澳门英皇娱乐_欧洲杯押注软件下载-任你博专家推荐

图片

澳门英皇娱乐_欧洲杯押注软件下载-任你博专家推荐:印发遂昌县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年)的通知

遂政发〔2014〕35号
索引号:2662104/2014-67531 生成时间:2014-04-22 16:41:46 发布机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遂昌县人民政府澳门英皇娱乐_欧洲杯押注软件下载-任你博专家推荐:印发遂昌县

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遂昌县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遂昌县人民政府

                     2014年4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遂昌县山区经济发展规划

(2012—2017年)

 

为进一步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根据省委、《澳门英皇娱乐_欧洲杯押注软件下载-任你博专家推荐: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11〕29号)、《澳门英皇娱乐_欧洲杯押注软件下载-任你博专家推荐: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12〕90号)、《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遂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遂昌县建设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2012-2017)等规划、文件精神,特编制本规划。

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钱塘江、瓯江上游,东邻武义县、松阳县,南接龙泉市,西连衢州江山市和福建浦城县,北毗衢州市、金华市,县域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23.1万人(常住人口19万),下辖18个乡镇和两个街道。境内山高坡陡,山地面积2256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88.8%,境内千米以上的山峰703座,特殊的地理条件构成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总体格局。本规划以遂昌县基本情况为基础,以符合《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扶持的相关产业为依据,重在加速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发展基础与重大意义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遂昌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省委、市委的战略部署,深入探索山区科学发展新路径,县域综合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科学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已经成为“山上浙江”建设的创新样本。

1.发展理念创新提升、战略不断深化。立足遂昌作为欠发达山区和生态屏障地区的县情实际,不断深化对自身发展阶段、特征和比较优势的认识,确立了“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以乡村休闲旅游为引领、一二三产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山区发展模式。在战略重点上,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培育内生发展力量,用深化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始终坚持“全民参与、惠及全民”,强化发展理念创新,探索总结了以工商资本为引领,乡、村级组织为保障,农户经营为基础的乡村产业培育经验;强化发展手段创新,让工业、农业、旅游业和文化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开创了产业发展的全新领域;强化政策措施创新,着力破解各种要素制约,为科学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凝聚起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2.经济发展转型加快、实力显著增强。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把握保护和开发的平衡点,以“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思路来谋划发展,推动产业向生态、融合、集群方向发展,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达68.1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9.2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215.05亿元,增长21.4%。打响“五行遂昌,一诺千金”县域品牌,接待国内外游客991.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45亿元。荣获浙江省年度旅游发展十佳县,省旅游经济强县复核被评为优秀。茶叶、毛竹、山地生态蔬菜三大主导产业进一步提升,2013年农业总产值15.75亿元,增长6.3%。

3.城乡建设统筹推进、生态稳居前列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40.64亿元,增长25.5%。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域2小时交通圈、旅游1小时交通圈初步形成,在全市率先实现行政村公路通达率和硬化率“双百”目标。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县通过技术评估,省级文明县城顺利通过复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中国洁净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入选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先进县”,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公益林建设和“四位一体”河道管理走在全省前列。

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逐步改善。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省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20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7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224元,分别增长10.3%和12.9%;低收入群体比重下降。休闲养生事业发展迅速,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节庆文化常态化、传统文化产业化和群众文化职业化实现常态化,在全省率先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乡村一体化的“新乡村医改”模式得到省委和卫生部高度肯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质量强县建设扎实推进。

制约因素:由于区位、自然、历史、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在遂昌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一是总体实力仍然较弱,内生发展动力有待强化。县域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人均GDP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公共财政仍处于“吃饭财政”阶段,制约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水平偏低。二是生态保护投入很大,得到的生态补偿严重不足。近年来,遂昌果断放弃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GDP的经济发展选择,为保护好一方水土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得到的生态补偿远远抵不上生态保护投入和机会成本,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三是地处省市际边界地区,跨行政区域协作难度较大。受行政区经济的影响,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地区间行政边界对跨区域功能互动造成明显的阻隔,跨区域协作发展仍存在体制机制的障碍。这就需要从省级层面通过权威约束力的体制机制去协调关系。

(二)现实意义

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格局、增强区域分工协作,全面建成惠及全县人民小康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有利于为全省山区发展提供重要示范。抓住省委建设“山上浙江”的契机,加快推进遂昌转型跨越,推动强县富民,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全面提升民生水平,着力构筑生态屏障。充分利用陆海联动机制,承接海洋经济辐射,加快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全省山区发展的典范。

有利于为全市跨越发展提供重要增长极。按照市委实施“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战略要求,主动承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加快建设海西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积极融入宜居城市和养生福地建设,建设成为全市生态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新空间和跨越发展的增长极。

有利于确保遂昌人民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随着外部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广大干部群众深切认识到只要措施得当,今天的山区不是包袱,而是宝贝。随着全县上下发自内心的创业创新积极性被空前激发,通过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将更强有力地推动遂昌跨越发展,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委“八八战略”和市委“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按照“目标强县富民、空间东进西拓、产业扬长补短、民生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幸福、发展科学持续”的战略路径,以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为重要载体,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建设美丽遂昌为目标要求,加快建设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区。

(二)发展定位

——乡村休闲旅游的引领区。依托我县独具魅力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保持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以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为契机,着力提升休闲旅游的竞争力、内生力和带动力,全面打响“健康、快乐、休闲”旅游品牌,全力建设全省乃至长三角区域乡村休闲旅游的引领区。

——生态富民的示范区。牢固树立生态是第一优势的理念,既要从建设浙江生态屏障、对全省负责的要求出发,保护好青山绿水,更要把环境作为“第一引力”,进一步吸引产业、要素和人气集聚,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全力建设全省乃至长三角区域生态富民的示范区。

——科学跨越的先行区。全面落实市委实施“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战略要求,充分利用县域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突破,增强山区发展活力,加速发展方式转变、不断调整结构;把民生改善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更加注重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争取实现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发展,全力建设全省山区科学跨越的先行区。

(三)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绿色、生态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更加注重发挥山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制造业和生态旅游业,着力推进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

——坚持集聚集约,转型发展。把集聚集约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更加注重要素集聚和资源集约,大力推进山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加快山区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

——坚持民生为本,和谐发展。把民生改善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更加注重提高山区人民生活质量,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走和谐发展道路。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把体制创新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更加注重理念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区域统筹发展、人口和生产力优化布局、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生态补偿等机制,激发内在发展活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扩大合作,联动发展。把加强区域合作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更加注重与长三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西经济区等联动发展,进一步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和苏、皖、赣、闽等省际区域协作,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四)发展目标。

到2017年,绿色发展、转型发展、集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山区经济综合实力、辐射带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基本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40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超过7.3万元;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休闲旅游业比重明显提高,原生态精品农业影响力明显增强,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42%以上,新型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

——城乡发展更趋协调。“三化同步”明显推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到2017年,城市化率达50%以上;产业、人口、要素集聚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初步构建以县城为核心、中心镇为依托、中心村为支点的城镇布局体系;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化,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共享体系更加健全。

——生态优势更加彰显。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经济发展、人口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更趋协调,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加快发展,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新进展,大气环境、水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省内领先水平,“中国洁净乡村”成为重要区域品牌,实现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目标。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公民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8%以上;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能力进一步提高,特色节庆文化品牌进一步打响,文化“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到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5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0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教育、卫生等事业更加发展,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更趋完善,社会关系更加和谐,人的发展更加全面,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普遍提高。

——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和国家级有机产业示范区建设全面开展;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山区生态补偿、土地流转、金融财税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投融资、土地使用、公共财政以及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取得积极成果;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与沿海地区密切联动发展渠道和网络初步形成。

三、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着眼转型发展,突出特色,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产业培育为中心,坚持成型和转型并重,构建具有遂昌特色、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型生态工业、休闲旅游业、生态农业及现代服务业成型转型,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农业两区、旅游景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一)全力以赴抓工业

牢固确立工业经济是第一经济的地位,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特色产业“两手并重”,按照“高效、生态、集聚、科技”的产业定位,坚持扩量和提质、内育和外引、扶强和育小、传统和新兴、发展和保护并重,着力培育“一大四特四新”产业,全力以赴推动工业经济再创辉煌。遂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是个典型的山区县,现有林地面积约330万亩,木材蓄积量约530万立方米,其中竹林面积26.5万亩,毛竹立竹量约3000万株。毛竹生长周期短,再生能力强,以竹代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毛竹来替代原来以木为原料的同类产品,既保护了生态资源,又解决了企业的原材料来源。强化竹炭制品系列产品开发,进一步推动竹炭系列深加工产品的产业化,重点研发竹炭在工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应用的新产品,推进竹醋液的深加工。继续推进中国(遂昌)竹炭制品应用研发创新产业园建设,打造集竹炭制品研发、生产、销售、展示、科普、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产业功能区,成为我国竹炭产品制造和研发中心。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低耗能的各类竹木人造板、高档休闲家具、出口户外家具和各类精深工艺品等竹木制品加工业。鼓励竹木加工企业通过联合、独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建设企业原料林基地,逐步形成林木(竹)产品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遂昌县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竹木制品加工业,走出了一条以循环经济推进竹木制品加工业发展之路,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尤其是为全县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农业转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一如既往抓旅游

旅游业是遂昌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最具生态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保持旅游发展的良好态势,按照“提质扩面优服务”的思路,深入推进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切实推动旅游业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拓展旅游投资领域、丰富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打响“金山林海、仙县遂昌”县域品牌和全面打响“五行遂昌、一诺千金”旅游品牌。加强农家乐建设,以创建“健康、人本、精致”农家乐综合体为引领,以助推农民增收为核心,依托秀美山水、本土乡村、特质人文三大优势,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培育创建白马山石姆岩农家乐精品示范区。创建高坪、南尖岩、白马山3个高山避暑型,坑口亲农谷休闲农庄型,大田、红星坪2个参与体验型,长濂、於溪民俗风情型,独山乡村民宿型等农家乐综合体。新建茶竹岭、石坪、淡竹、珠村畈、周村源、半岭、大洞源等高山避暑参与体验型农家乐特色村(点)。深化省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接待游客1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亿元。加快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5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黄金旅游度假区创建,启动汤沐园4A级和高坪乡村旅游3A级旅游景区创建,实施千佛山景区三期工程。丰富旅游产品,加快三墩旅游综合体、湖山温泉小镇等项目落地,启动大柘民俗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深化“智慧旅游”营销,大力拓展自驾游、避暑游、文化游市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养”七要素,加强服务配套设施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中国最佳旅游服务县”到2017年,力争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

(三)提质扩面优农业

农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农民增收。全力扶持一批农业支柱产业,推动原生态精品农业扩面提效,完成农业总产值16.5亿元。深化农业“两区”建设,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工程,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8500亩、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3个,做大茶叶、竹业、山地蔬菜、干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创建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县。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家、农业合作社10家以上、家庭农场(林场)30个。加强景观农业、创意农业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质量追溯体系,推进农业产业标准化建设,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垦造耕地4000亩,强化后续耕种和管护。支持土地向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流转。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三农”水平。到2017年,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17.3亿元。

(四)创新发展服务业

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壮大三产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夜间经济,推进商贸综合体、物流中心建设。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引进优质房地产企业,探索旅游房产、养生(养老)房产开发,扶持建筑业健康发展。推进全国首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打响“淘宝第一县”品牌。全面实施“2510”工程,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园区建设,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完成电子商务销售额5亿元,打造浙西南最大的农特产品网上交易平台,逐步建立“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城市经济,提升县域综合实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到2017年,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0亿元。

四、推进遂昌产业科学布局

产业科学布局是区域经济发展与建设布局的核心,具有长远性和战略性,是加快可持续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重要支撑。

(一)推进工业平台建设

打破工业发展空间制约,按照产业集聚区、城市功能区、体制试验区的功能定位要求,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平台建设,全面落实25平方公里工业规划用地,将之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积极争取将遂昌工业园区扩容升级为浙江遂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集聚发展导向,提供优质服务,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引进重大产业项目,打造我县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展点。

(二)东城区块综合性工业组团

按照“布局集中、创新引领、集聚集约”的原则,推进高水平开发,成为“一大、四特、四新”生态工业体系发展的核心平台,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与城镇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着力引进优质项目,配套完善现代物流、技术研发、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功能,打造成为我县转型发展的先行区、加速崛起的核心区、生态工业的示范区。尽快推进二都街、毛田等成熟区块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适度承接西城退二进三的迁出企业,强化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生产功能配套;进一步加快洋浩、龙板山等区块的开发。以天然河流及沿襟溪拓展的绿化景观作为绿化带,在襟溪两岸布置居住和服务配套设施形成生活服务区,争取在组团内实现职住平衡;加强云峰区块居住和工业两大区块之间的生态保护区建设,形成工业组团的绿肺。

(三)石练—大柘绿色产业基地

在石练、大柘一带建设绿色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引导集聚全县绿色农产品资源,发展茶叶、竹木、菊米、高山蔬菜、食用菌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开发茶多酚、竹叶黄酮、菊米深加工等功能性营养保健品,建设在省内有影响力的新兴生物产业基地;大力开发茶叶、烤薯、笋干、食用菌等旅游商品,建设浙西南绿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四)遂昌北部四乡镇产业带

依托当地竹木资源,建设竹木加工、竹制品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以毛竹为原料的竹胶板生产、竹炭加工等竹制品产业。依托高坪避暑、休闲、养生基地平台,形成北部四乡镇抱团发展,加强原生态红提、原生态猕猴桃等高山蔬菜精品区建设,进一步做好原生态这篇文章。

(五)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以深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加强基本农田管护,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标准农田质量,落实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建设粮食功能区4万亩,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粮食应急机制,确保粮食安全。

五、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坚持走生态立县之路,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理念,着力打造竞争优势,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主载体,全面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努力建设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围绕生态功能区规划,着力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推进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推进生态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围绕提高重点产业生态发展水平,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培育建筑五金、高端特种纸、竹炭、花岗岩等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和基地,着力构建具有遂昌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全面提升产业生态竞争力。重点加强冶炼、化工、造纸等产业的清洁生产审核,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推进云峰石材集聚加工综合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区建设。推广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

(二)强化生态屏障建设

以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为目标,全面推进环境污染治理。继续大力实施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田野等系列行动计划,实施乌溪江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项目,强化乌溪江库区等重点流域水质监测和环境污染整治,加强对饮用水源和战略性水源的保护。继续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封山育林地等的保护与建设。全面开展全省农家乐环境污染整治试点,积极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重点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的污染防治,鼓励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继续完善“四位一体”河道管理新机制,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活动,确保实现管理常态化、保洁全覆盖。加快生态林业建设,加大林相景观改造和公益林建设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绿化行动计划,努力实现森林质量、森林蓄积和森林碳汇三提高。加快民间环保组织和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三)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各领域、生产生活各环节的节能,重点抓好高能耗设备的淘汰和改造,着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的进一步下降。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积极推进小水电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积极发展风能、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着力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深入实施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三项制度,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目标,严格控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把污染防治与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进一步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花大力气对现有工业锅炉及其它炉窑进行节能改造,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四)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广泛持久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市场、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民间环保组织和生态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加强低碳宣传,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六、创新山区科学发展机制

着眼山区创新发展,继续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扎实推进土地利用、人口转移、金融服务、生态补偿、科技人才工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切实增强推动遂昌山区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动力支撑。

(一)创新土地利用机制

抓住丽水市低丘缓坡开发作为国家级试点的机遇,创新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机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原则,以保障发展、保护耕地、改善生态、节约用地为目标,扎实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同步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按照低丘缓坡综合开发的规模和实际情况,积极争取追加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低丘缓坡专项用地规划、计划指标。积极推进征地制度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经营制度。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作价出资,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对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推进集体经济组织以多种形式进行流转。构建节约集约的科学用地管理机制,建立建设项目用地集约利用考核、准入、评估制度,规范完善各类建设用地标准,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建立退出机制。探索在省内沿海发达地区的滩涂围垦区,设置遂昌“飞地经济”区块,作为省级产业扶贫开发区,实行产业园区合作共建,以更好地带动我县山区人口转产转业,增强山区加强生态屏障建设的财力保障能力。

(二)创新人口转移集聚机制

加快山区城市化步伐,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将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作为我县人口集聚的主要平台,完善街道功能,适时启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探索建立县城、中心镇、中心村接纳异地转移农民落地机制,完善安置扶持政策。结合内聚外迁,加快实施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地质灾害点群众避险搬迁、旧村改造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等项目。试点整合省级对镇、村的相关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统筹安排用于农民异地转移。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有偿使用获得的净收益主要用于农民异地搬迁机制。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基本条件的户口迁移准入制,建立进城农民同城待遇制度,依法保障户口迁移农民在农村原有的经济权益,探索建立户口迁移农民在农村原有的土地、山林、宅基地和房屋退出机制。

(三)创新金融服务机制

紧紧抓住丽水市进行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契机,全面接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大力推进我县金融服务创新,破解金融服务难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推动民间资本有序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稳步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规范发展融资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担保、典当等金融中介组织。抓紧研究制定金融业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探索发展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直接投资等山区发展资金保障和注入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大力拓展农村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用模式和扩大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稳步推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茶园、农村住房、农业专利技术等为抵(质)押的信贷产品。完善小微企业贷款和农村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强化金融支农支小的激励机制。大力开展信用工程建设,持续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强化农户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完善对金融部门的考核,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担保基金定向费用补贴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四)创新生态补偿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补偿、碳汇市场交易和社会捐助为主的“三位一体”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加大对遂昌生态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探索构建以森林面积及公益林比重、水库面积及保护程度、水系源头及保护程度和自然保护区面积等为核心生态环境指标体系,以计量出本地生态环境容量差异作为政府生态补偿的主要依据。建立森林碳汇项目与碳排放指标安排相挂钩的体制机制,建立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计入(或抵扣)能源消费总量机制。探索建立森林碳汇市场交易机制,向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出售碳汇指标,加快实现基于森林碳汇交易的市场补偿机制。创新水资源管理加快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登记、林地收储等要素市场机制建设,深化实施林权IC卡制度。体制,完善水资源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水权制度,明晰水资源产权。

(五)创新科技人才工作机制

深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全面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增强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能力。围绕生态工业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建立一批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形成一批集科研、试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基地。借助“希望之光计划”、“人才强省战略计划”,争取省市加大对遂昌人力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聘请专家、资金入股、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形式,吸引科技人才来遂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合作。提升发展基础教育,打响“遂昌技工”职业教育品牌,做强服务本地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营造尊才、爱才、重才、惜才的良好氛围,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立柔性引进人才机制,完善住房、待遇、子女入学、个人发展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到遂昌发展。

七、重点项目

(一)产业平台建设项目类

加速实施省产业集聚转型工程,加快推进农家乐游客接待和服务系统建设项目,并将其建设成为产业集聚重点平台、产业转型重点项目和高效生态农业重点基地。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项目。规划期内将以创建“健康、人本、精致”农家乐综合体为引领,以助推农民增收为核心,依托秀美山水、本土乡村、特质人文三大优势,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培育创建白马山石姆岩农家乐精品示范区。创建高坪、南尖岩、白马山3个高山避暑型,坑口亲农谷休闲农庄型,大田、红星坪2个参与体验型,长濂、於溪民俗风情型,独山乡村民宿型等农家乐综合体。新建茶竹岭、石坪、淡竹、珠村畈、周村源、半岭、大洞源等高山避暑参与体验型农家乐特色村(点)。重点强化农家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家乐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农家乐养身、养心、养眼,加快“农旅融合”,助推农家乐休闲旅游转型升级,打响“五行遂昌、一诺千金”旅游品牌。

(二)低丘缓坡开发项目类

依据《浙江省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开发规划(2010—2020年)》、《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年)》和《遂昌县“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五年规划》,加快实施东城云峰区块低丘缓坡开发一期工程、低丘缓坡开发古院区块一期工程。充分发挥山区低丘缓坡资源优势,紧抓国家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的机遇,科学开发低丘缓坡重点区块,加快推进耕地垦造重点区块,积极探索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新路子,为山区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

——科学开发低丘缓坡重点区块。云峰区块重点推进华东地区花岗岩集聚加工综合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区等新型产业集聚平台建设,形成产品、固废、水、山沙等综合循环利用系统,打造全国性石材生态化加工、综合循环利用的示范区,一并规划并实施石材加工交易市场建设,打造浙江最大的石材交易市场,形成石材生产、销售、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示范为一体的生产贸易市场;完善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工程、石材加工园区市政配套工程、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古院区块重点推进场平工程、道路工程、给排水工程、交通设施及配套市政工程建设。通过低丘缓坡重点区块的科学开发,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国家试点政策、低丘缓坡资源又能得到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的具有遂昌特色的新路子。

——加速推进耕地垦造重点区块。依据《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年)》,加速推进遂昌金竹湖山、遂昌大柘石练焦滩区块耕地垦造进程,通过土地平整、灌排水设施配套、田间道路、林网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进行综合开发、整治和改造。

(三)特色产业发展项目类

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工程、生态旅游发展工程,加速发展一批产业转型项目。围绕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建设一批高效生态农业基地。

——推进生态有机农产品种养业基地建设项目。生态是我县农业发展最具区域特征的优势资源,差异化发展是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原生态精品农业符合省委提出的努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大省、特色精品农业强省”;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我县“转型跨越、强县富民,推进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现实需求;是把握生态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机遇,顺应现代人追求健康品质的时代潮流,以山区农业特点和优势参与区域分工和合作的必然选择。坚持走“优一产、强一产、兴三产”之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培育一批标准化、基地化、产业化的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产业强乡(镇、街道)。扶持新建一批种养业生产示范基地,扶持新建一批设施农业连片基地,扶持一批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

——推进特色原材料加工业基地建设项目。依据《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年)》,加快实施遂昌竹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建设项目,扶持一批产业转型项目,全面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鼓励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扶持发展一批以本县农产品为主要原料开发新产品及新建或技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家创业项目,扶持一批来料加工点建设项目,大力开发竹炭、竹笋系列食用新产品;着力发展名优绿茶,开发红茶等多茶类产品;着力推广生态蔬菜新品种和蔬菜加工产品;重点开发以原生态稻谷、甘蔗、荞麦等为主的精品杂粮新产品;以土猪、黄金鸡等为主的原生态畜产品;以菇、耳等为主的原生态精品食药用菌产品;以红提、猕猴桃、香榧等为主的鲜食及加工精品水果产品;以食用百合、菊米等中药材为主的药食两用产品;以山油茶等为重点的木本油料产业的精深加工产品;以光唇鱼为代表的溪鱼、鳙鱼(花鲢)及特种养殖等原生态精品鱼产品。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帮助农村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

——推进山区农林牧渔产品和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的直销服务业的发展。市场营销是原生态农产品实现价值的灵魂。要进一步加大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力度,积极转变农产品营销方式,加强农产品销售终端建设。一是完善本地市场,推动线下(实体店)销售。加强农产品冷链系统和仓储运输设施建设,提升改善龙谷茶叶市场、新建区域大型原生态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遍布乡村的产地市场,做到区域大市场和产地小市场相结合,批发市场与零售实体店相结合,形成城乡联通、优势互补、协调运转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二是开发县外市场,推动直供销售。通过在大城市举办原生态精品农产品推介会、建立展示营销中心、开设专卖店等拓展市场。积极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社区直销店、宅配、直供专供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提高流通效率。加强与绿城集团合作,实现农产品和高端消费群体的无缝对接。积极培育原生态精品农产品经纪人营销队伍。三是发展网络市场,推进线上(网店)销售。进一步发挥网店协会作用,充分利用淘宝遂昌馆,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种养殖基地开设淘宝旗舰店,创新网络营销策略,探索发展“认养预售”营销模式,促进原生态农产品安全顺畅的线上销售。四是开发旅游市场,推进家门口销售。实现原生态精品现代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良性互动,让外来游客直接品尝、体验原生态农产品,实现门口营销。

(四)科技研发和人才引进项目类

加快实施人才科技支撑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强化山区发展的科技支撑,增强山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大对山区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生态旅游人才、产业实用技术人才及乡土适用人才培育与引进的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各类人才到山区创业就业的激励机制,通过扶持政策引进与留住高层次稀缺人才和创新团队,吸引高校毕业生到遂昌工作。

——推进本土特色人才培育和紧缺人才委培或引进项目。以职业中专为依托,建黑陶烧制、竹炭烧制人才的培训基地,鼓励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名师带徒、技术练兵等多种形式,完善本土特色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以外引和内培相结合,对外语旅游人才实施人才引进工程的同时,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形成内生成长体系;以网店协会为载体和媒介,结合“赶街”项目做大农村电子商务,加大对网店经营领军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全盘谋划分工负责为手段,教育、文化、卫生各条线上分头负责,鼓励当年高考毕业生填报我县紧缺专业岗位并根据协议享受紧缺人才定向培养优惠政策,面向当年本科毕业生实行“就业即享受定向培养待遇”政策。到2017年,实现培育黑陶烧制技艺人才20名,外语旅游人才15名,竹炭烧制大师40名、电子商务领军人才50名,紧缺专业人才委培100名,其他20人。

(五)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类

实施生态旅游发展工程和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围绕“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发展战略,以洁净乡村建设为载体,强力推进违法违章建筑和广告路牌的清理,加大河道、污水、坟墓治理力度,全面实施公路、村容村貌、农村危旧房、林相改造。切实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面貌,打造生态景观长廊,努力推进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卫生整洁、文明和谐的生态遂昌和美丽遂昌建设。建设重点生态旅游景区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修复与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保护生态屏障。

——推进重点区域小型污水处理。推进部分农家乐特色村污水收集管网铺设、农户改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程。结合我县农村实际,从全县水环境治理大局出发,将农家乐特色村污水治理工程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环境连片整治等工程通盘谋划,统筹推进。按照“规划设计作重点、工程建造作示范、资金投入作重心、管理运行作样板”的标准,扎实推进农家乐综合体创建村污水收集管网铺设、农户改厕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程;对已经开展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但存在“建设标准低、运行负荷低和设施正常运行机制不健全”等情况的村庄,全面实施改造,提升污水治理能力。积极推进农家乐户用化粪池改造,做到人粪尿、洗涤、洗浴和厨用废水应纳尽纳、应治尽治、达标排放。积极探索农家乐生活污水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模式,减少污水产生。

——推进生态及景观修复项目。推进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科普园建设,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家Ⅰ、Ⅱ级)、珍稀濒危植物、九龙山模式标本植物等进行迁地保护、栽培管理、挂牌科普,科普园内进行环境改造修建配套设施建设。实施重点区域村庄整治以龙丽高速遂昌段、50、51省道(遂龙线)、三王线(三墩桥至王村口)、北界至三十萝至高坪等省县道为重点;以十四都源、三溪、官溪、桃溪等河道两岸为整治重点;以南尖岩等4A级景区、农家乐综合体等景区周边整治为重点。以开展绿化、外墙处理、破旧拆除、环境综合整治等内容为主的整治加强生态及景观修复。

八、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概算

山区经济项目建设主要体现在五大类内容:产业平台建设项目、低丘缓坡开发、特色产业发展项目、科技研发和人才引进项目、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产业平台建设包括农家乐游客接待和服务系统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省补资金1500万元,自筹1500万。

特色产业发展包括生态有机农产品种养业基地建设、特色原材料加工业建设、山区农林牧渔产品和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的直销服务业建设。总投资7550万元。其中:省补资金2250万元,自筹5300万元。

科技研发和人才引进包括本土特色人才培育和紧缺人才委培或引进预计总投资1750万元。其中:省补资金500万元,自筹1250万元。

生态环境建设包括重点区域小型污水处理、生态及景观修复。预计总投资。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省补资金750万元,自筹750万。

(二)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农家乐作为乡村休闲旅游经济的直接来源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农家乐游客接待和服务系统建设,使农家乐接待游客人数达到5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58000万元。地丘缓坡开发有效的解决了土地制约的瓶颈,同时也为产业的集聚集群发展提供了基础,新开发的面积7000多亩。原生态精品农业是遂昌一产中的支柱产业。生态有机农产品种养基地建设有效的保证了遂昌原生态精品农业的产量和质量。确保农产品食品安全。预计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达农业生产总值50%以上。特色原材料加工业基地建设有效的破解了农副产品的保鲜问题,同时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市场营销是原生态农产品实现价值的灵魂。建立山区农林牧渔产品和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的直销服务业可以有效的破解传统农产品销售和农家乐营销模式的弊端,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机集合有效拓展销售渠道。重点区域的污水治理、重点区域内的环境整治有利用遂昌生态环境的建设,在越来越重视环境的大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用生态的理念发来发展经济,真正做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社会效益:山区经济发展规划不仅可以为遂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效益。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步伐的加快各项社会事业也同时得到迅速发展。(一)有利于促进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人才的引进可以改进和完善山区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统筹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区中小学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认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办好育才中小学校,做精做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工程、学生接送车管理。深入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新一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的新改扩建工程,进一步完善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适时启动县急救中心建设,实施中医药“四名四进”工程,着力提高养生保健服务水平。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监测预警、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等机制,增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加快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步伐,全力创建省体育强县,努力实现100%的村达到体育小康村标准。全面做好人口和计生工作,努力创建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县,继续保持人口计生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二)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五费合征,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工作,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进一步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多方筹措资金继续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继续完善覆盖城乡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三)有利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建设文化强县为目标,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节庆文化常态化、传统文化产业化、群众文化职业化、地方文化国际化,提升文化品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九、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高规格的遂昌县山区经济发展领导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负责、协调解决全县山区经济中的发展规划、政策落实。加强对山区经济专项资金管理。重点在产业平台建设、低丘缓坡开发、特色产业发展、科技研发和人才引进和生态环境建设五个重点项目领域。落实县领导包干项目负责制,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和实施符合遂昌实际的差异化政策。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扩大遂昌科学发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强化项目支撑

全力谋划项目,谋划一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力推进项目,继续以“破冰清障护航、提速提质提效”为核心,完善重点项目领导包干负责制度,建立协调落实和督促检查机制,强化项目推进跟踪考核。全力保障项目,树立“一切工作让位于项目建设、方便于项目建设、服务于项目建设”的理念,强化用地、资金和人才等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加大对遂昌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民生改善和生态屏障建设等项目建设方面方面的支持力度。

(三)推进跨区域联动

对接我省四大国家战略的实施,积极扩大遂昌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积极对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大浙闽赣边际县域经济协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省内发达市县支持我县山区发展,加强在山海协作园区、中心镇、社会事业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结对共建,提高结对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平台和我县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遂昌产品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境内外市场。挖掘华侨、台胞和在外遂昌人资源,纵深推进“浙商回归”工程,强化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合作,不断拓展外资利用领域。

(四)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选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进一步营造尊商、亲商、兴商的浓厚气氛,推进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商务环境、融资环境、法治环境、治安环境和舆论环境建设,着力优化创业环境,提高领导干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创业的思想意识;深入开展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动行政审批服务提速提质,努力提供优先优惠优质服务;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扎实开展文明执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充分利用媒体力量,加大遂昌推动山区科学发展的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遂昌山区发展。

 

附件:遂昌县山区经济发展项目规划表(2013-2017年度)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常委会、政协办公室,县人武部,县法院,

县检察院。

遂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4月18日印发

 

 
附件:附件.doc
附件:
附件: